英国留学:真实故事分享
坐在我面前的两个女孩子,宋洁和于雪略显拘谨,毕竟是17、8岁的年轻人,初次来到英国,也是第一次来到BBC位于伦敦的演播间接受采访,紧张,也是在所难免。
宋洁和于雪年龄虽小,但却都有过出国留学生活的经验。此次二人的英国之行,是借着放假的机会来参观访问,实地‘考察’一下英国的高等学府,为日后再次出国留学做好准备。
一头长发披肩、说话低声细语的宋洁告诉我说,她曾在加拿大留学三年,现在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设的HND High National Diploma(英国高等教育文凭)班上读二年级,一年后可以到英国继续升读本科。
快言快语的于雪相比之下显得更加外向直率,她说她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在美国一个教会学校上了十个月的学,现在在北京一家私立学校读高一。她所在的学校采用全英语授课方式,学生不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基本都选择在毕业后出国留学。
英国印象
面对两位在北美生活过的年轻人,我问她们对英国的印象如何。宋洁和于雪都说,英国比想象中的更美,这种美是年轻的发达国家不具备的,它更古老,更神秘,更有味道,无论是英国的历史古迹还是自然风光,都给她们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雪用“有贵族气息”来总结她的感受;宋洁则说,英国的味道“能够让你慢慢去品”。
时值中国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刚刚结束高考,数十载寒窗苦读,为的是挤过“独木桥”,迈入高等学府的殿堂。但是像于雪和宋洁这样的幸运儿呢?家庭条件允许,她们面前的路似乎平坦笔直,她们似乎没有对升学的担忧,也没有同龄人面对的压力。
“并不是这样的,”于雪说,“家里人花这么多钱供我们出国读书,不拿出点成绩来,我们心里也不好受。再说一个人出门在外,我们也有我们的压力和烦恼,这些是在国内读书的同龄人不能体会的。”
此次英国之行,宋洁和于雪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地参观了多所大学,包括牛津、剑桥,以及苏格兰的Napier University 龙比亚大学和位于格拉斯哥的Caledonian University。在参观期间,她们和学校国际学生部的工作人员见面,了解学校以及她们感兴趣的专业。有意思的是,宋洁对于自己未来专业的选择,也因为此次英国之行发生变化。
心境变化
宋洁说她原来的打算是到英国后继续她在二外读HND的会计专业,不过在英国走访大学的过程中以及和校方有关方面接触之后,她发现自己对一直喜爱的时装业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考虑或许会改变专业的学习。
另外宋洁在BBC参观时,录音现场的亲身体会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也激起她对传媒领域的极大兴趣。“我觉得如果将来工作的时候能找一个发自内心的喜爱的职业,就能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虽然我也挺喜欢会计这个行业的,但是像时装业、媒体这样的工作,更让我感到无比兴奋。”
个性自由又喜爱文学的于雪虽然还没有对未来的发展有具体的打算,但是她也对传媒情有独钟。“我不喜欢在办公室里工作,希望工作能自由一些,能和人接触。我觉得如果能做一名记者,既开心又得心应手,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教育的差别
说到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于雪和宋洁两人都偏向西方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她们认为那种教育理念能够更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但于雪觉得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有优点,“都说中国学生的基础扎实,相信这和中国教育稳扎稳打的特点有些关系。”
宋洁以自己在北京学习为例,她说觉得HND在专业方面应该再多增加点东西,因为自己感觉学的知识不够系统。我问她,有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中西方授课方式的不同——西方式的教育多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空间,老师一般情况下只讲个大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再和老师讨论这些问题。
宋洁回答说,西方的这种教学方式引入中国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学生都觉得难以接受这种模式。另外不少参加这种学习班的学生都是由家长安排打点好一切,未来的路也都是家长设计出来的,自己反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想出国,出国了之后有什么打算。她认为应该给这些学生专门开设一门课,包括出国后如何学习,怎样最好利用时间自学,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该怎样处理等等。
采访即将结束,我问这两位见过世面、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的时尚女孩,想怎样最好地利用英国之行的心得体会。她们两人很明显对此已经有过讨论,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方案,但“写书”或“开blog”是宋洁和于雪希望回国之后着手开始做的,“我们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分享我们的经历,也希望能给那些想到英国来留学的人多些感性认识,也许我们还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