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管理的迷思与诀窍——如何有效与导师沟通?(一)
作者:Haven老师(道道学堂导师、兰卡斯特大学市场营销博士)
许多学生与导师沟通的过程中总会感觉非常的困难,总觉得导师和自己的想法没办法处在一个平行世界,或者是担心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不慎会让导师误解而导致与其关系紧张,从而使毕业论文进入障碍重重的阶段。事实上,如果你搞清楚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以下将涉及到的一些注意事项,相信你在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也会更加游刃有余了。
注意事项1:
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可以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在国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对老师这样的职业角色有更多的敬畏之心。然而在国外,很多时候虽然说是师生关系,但在几次沟通之后,大多数情况下,师生之间的称呼会以名字相称。导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相较于国内教育语境里更加尊重和包容学生的想法。因此,首先要明白的是,导师是用自己在学术上的经验来辅佐你的论文进展,但是你们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不对等”的合作,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导师和学生可以成为朋友,他们帮助你避免一些可能的问题,把握论文的大方向,但是却不能手把手教你怎么进行写作。这意味着,你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充分展现解决问题的自主性,这是和导师有效沟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注意事项2:
学会尊重并主动了解导师的性格。人的性格是多样化的,导师也会有不同的性格和做事的偏好。这在最开始建立关系的时候是难以把握或者预测的。你可以想象和最好的朋友刚开始认识的时候,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调整。比如有些导师是比较有条理的,只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因此你必须根据他们的要求,在指定的时间之前完成任务,并且充分利用和他们交流的那段时间进行答疑。其余时间不必打扰他们。有些导师更愿意花时间在学生身上,这样的导师可遇不可求。如果遇遇到这样的导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但是务必保证及时、主动和导师沟通你的进展以及会议诉求,这一类导师很有可能还会愿意关心学生的生活。如果当这类导师会主动和你分享他们的私事(家人、朋友)的时候,你也可以适当的分享一些生活。最后还有可能遇到一类导师,是行政事务繁多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不怎么见学生。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必须要先调整好心态,他们的“放手”并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信任你的能力,觉得你自己可以搞定论文的进展。这意味着你必须要更加的努力(比如:广泛阅读文献),以及可以研究导师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他们的兴趣爱好(主要是方法论)有所了解。旁敲侧击的了解他们的偏好。此外,一般毕业论文都会有两位老师进行评分,一位会是你的导师,另一位是随机的。因此不是只满足你导师的要求就可以了,有能力的话要多以核心期刊里的写作逻辑和风格作为论文的写作参考依据。以上所说的,总结来说就是需要对导师充分的了解,并且尽可能在你和他之间找到沟通的平衡点,如果遇到不可改变的情景,那么学着改变自己,化被动为主动。
注意事项3:
导师并不是万能的,不要觉得他们对于什么领域都很精通。这一点是很多学生会误会的地方,普遍会认为拿到博士学位的人理应什么都了解,就算是其他领域也应该要很熟悉。事实上,做科研和学术到后期路是越走越窄的,追求的是深度而不是广度。所以让你兴致勃勃和一个精通科技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导师大谈感官营销,虽然话题都属于市场营销(消费行为)领域,但是很大程度上无法互通。或者更直观的例子是,做问卷调查的导师不一定了解做采访或者焦点小组的导师的研究。因此要求你是论文的主导人,你需要比你导师更清楚你的做的是什么,现有的研究情况如何,有什么局限。就好像你在小岛上驾驶一艘小船,导师在岸上的指挥中心观看着你的轨迹。你会告诉导师,你看到了什么,然后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把握你不至于调入陷阱或者处于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