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学生是天资聪颖、渴望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做研究,也能听从指导,不过于敏感,能够具有强烈的思辨能力。老师们希望招收的学生能够努力工作,愿意和自己一起做研究,有责任心,在工作中易于相处,并且和学校的项目要求契合。优异的研究生能够按时完成学业。不过呢,这是招生委员会理想中的申请学生。大多数学生能够有这些特点,不过几乎没有学生同时兼具这些优点,所以,在申请过程中,不必太担心。
了解了录取委员会理想的猎物,那么录取委员会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答案是:没有统一标准。因为各个学校的特色、项目特色是不同的,所以呢没有统一答案。通常来说,以下几方面是最重要的,是必须的。或许你已经知道这些很重要,不过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录取委员会的决定的呢?答案如下:
1,GRE考试
GRE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它堪称目前全球认可度最高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其高分者几乎可借此申请到国外研究生院、商学院的各种学习项目。同时,GRE成绩也是各大学授予学生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因素。
大多数顶尖学校要求学生提供由ETS组织的GRE考试的成绩。然而,由于GRE的专项考试对于硕士申请者来说是可选的材料,所以GRE的分数,大多是用来作为拒绝申请者的理由。低的GRE成绩可能导致学生被拒,但仅有高的GRE成绩也并不能保证申请者被录取。
不过,GRE数学部分满分的学生,在录取中会有优势。尤其是申请工程学院或与数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建议数学部分最好考到750分的成绩。如果不能满分,最低也要得到700分。GRE写作部分如果低于3.5也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对于语文部分,录取委员会可以相对宽容一些,特别是对于国际学生。但这一部分至少也要拿到500分。
通常来说,GRE的高分会给申请人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面对申请人来自招生委员会根本不熟知的学校的时候。由于委员会对这类不熟知的本科学校的水平有所怀疑,所以即使在这样的学校获得很高的GPA,GRE分数过低也会使委员们质疑你的能力。相反,如果有出色的GRE可以向招生委员会证明你的高GPA是你实力的体现,而不是在一所没有竞争力的大学侥幸获得的成绩。
如果GRE三个部分成绩都比较差,会给申请带来很大的硬伤。不过,倘若申请人其他方面很出色的话,某一部分的弱势是可以被忽视的,尤其是语文和写作两科。
2,TOEFL考试
TOEFL,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中文名“托福”)是由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举办的英语能力考试,全称检定非英语为母语者的英语能力考试。一般申请美国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国际学生需要提供此项成绩。不过托福成绩对于录取几乎没有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托福成绩甚至可能被忽视)。如果大学在其官网上已经清楚的列出来对托福总分或单项的最低要求,那么达到这项要求是必要的。不过只要达到了最低要求,具体分数是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100分和120分没什么区别)。
从以前的申请记录来看,几乎不会有学生只是因为托福低而被淘汰。很多时候,当托福成绩低而其他方面强的时候,申请者还是会被录取,不过,会被要求上语言课程,或通过额外的英语考试。
3,申请人的学术成绩
学术成绩是申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招生委员会无法直接面试或测试申请人,所以只能通过申请人的成绩来判断他在某领域内的学习能力。可以说,拥有一份完美的学术成绩,绝对会让委员会成员对你格外重视。如果没有特别完美的学术成绩,强烈建议将GPA保持在较好的程度,这样你的申请就不会以学习成绩差为由拒绝。不过,如果有其他突出的优势,成绩上的不足也是可以被宽容的。
事实上,本科GPA和GRE起的作用有些相似,都属于“负面过滤器”。很差的GPA足以使你被拒,不过很高的GPA依然不足以使你直接被录取。但是GPA与GRE也有所不同,GRE得了1550分的申请人并不能把1350分的申请人远远抛在后面,GPA 3.9/4.0的申请者却比GPA 3.6/4.0的申请人有大得多的优势。
由于世界上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评分体系,。由于很多原因,对GPA是否足够高的判断是很困难的,所以非常建议在学校的成绩单后面,附上他们的成绩计算方式,便于招生委员会的成员评估。
招生委员会也会浏览申请人的完整成绩单,关注那些和他(她)申请的专业有关的课程。这样可以通过申请人修过多少门相关课程来了解他的学术背景,将真正重要的核心课程成绩从总成绩中分离出来。
完整的成绩单还能够说明申请人的进步程度。一份持续进步或是保持平稳的成绩会比下滑的成绩要好。如果能一直保持好成绩是最安全的。如果申请人有一两个学期成绩不好,之后成绩又上来了,如果其他方面与人持平的话,这个申请人还是会输给一直保持好成绩的学生。不过还有一种例外的情况,就是成绩的下降有一个真实合理的原因,该原因可以在个人陈述、推荐信或其他材料中进行说明。
4,PS留学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缩写PS),也称Statement of Purpose,Statement of Objectives, Academic Statement,Study Plan,Academic Objectives等。在整个申请材料的准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某些学校,个人陈述甚至代替了面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
不过,对于招生委员会来说,个人陈述是整个录取过程中最棘手的组成部分,因为个人陈述是无法简单地做出客观评价的。
个人陈述对委员们的耐心也是一项考验,尤其是当他们需要阅读大量的两页(甚至更长)的文章的时候。
在我们分析的不同的案例中,PS对录取结果所能造成的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那些没法在其他申请材料中提到的信息,例如过去做的项目,实习,工作经验以及其他的学术或非学术的成就,个人陈述是提到这些信息的好地方。如果你有一两个学期的成绩很差,那么个人陈述PS就很重要了。因为你可以在PS中将原因解释清楚。不过一定要注意,个人陈述不能太长太啰嗦,过于啰嗦会让人心生厌烦,导致得到的评价偏低。
大多数个人陈述的格式和行文都很相似,脱颖而出的只是少量,从而导致,很多个人陈述最后都成了对申请既无坏处也没帮助的材料。
个人陈述应该是对于申请者的申请目的的详细陈述,是用来向招生官展示自己能力的方法之一,可大多数个人陈述都没能把申请的目的表达清楚,或者只是简单的提到了几句。而成了自夸过去成就的流水账,像是一份冗长的简历。
个人陈述是为了证明:申请者选择进一步的深造是为了实现一个自己的目标。为了证明申请人值得被录取,需要详细的说明为什么他会选择申请这个专业,为了读这个专业做出了哪些努力,读完了之后又有什么打算。如果能够写明未来想要从事哪些项目的研究,或者发展规划,这样就更有可能吸引阅读者的注意力了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个人陈述很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让招生官感受到你激情的机会。在很多时候,如果总体申请材料(GRE,GPA,推荐信等)都很强,那么就算申请者的个人陈述写的很差也很可能被录取。也就是说,只因为一份差强人意的个人陈述并不足以拒绝申请者。不过,写的好的个人陈述总是能锦上添花的。
5,RL推荐信
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缩写RL),属于留学申请材料之一,一般需由申请者联系自己的老师、同事等人撰写,一般要求2-4封。
推荐信在录取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仅仅是一封推荐信就有可能改变招生委员会对申请人的看法,从而改变录取的结果。
招生委员会对推荐信非常的看重推荐信,因为信中会体现教授或是导师对申请人的意见,而他们已经和申请人在一起近距离的接触过。
在这里,我特别不推荐使用模板撰写推荐信,模版类的推荐信通常是简单赞扬,但是不能言之有物的说明各种细节来支撑论点,模板写出的推荐信千篇一律,而招生委员会中都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教授,他们阅读过大量的推荐信,也给自己的学生写过不少推荐信。他们能通过各种途径判断出推荐人是真的了解被推荐人,判断出推荐是否可靠。
很多时候,通过推荐信来了解和评判申请者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些人可能只是选择突出的优点来说,不说缺点;而有的推荐人可能会做更诚实的评价,优缺点都说。招生委员会有保留的看待这些推荐信。一般来自名校的推荐信会有很大优势,会更容易让人信服。
推荐信起草的内容选择一定要贴合实际,根据推荐人的背景,推荐人和申请人的真实关系深浅,以及双方打交道侧重于哪些方面来选择在推荐信中应该侧重表现哪些内容。比离校时间比较长的申请者让他的老板给他写一份推荐信时,就不宜过多提及和学业有关的内容,而须主要围绕申请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社交能力等方面来写。
Tips
1)写推荐信时必须牢记你是站在推荐人的角度写的。
2)推荐人的描述不应仅仅是一个客观叙述,更重要的是加入主观的个人感情和推荐。
3) 在你的PS和CV中着重体现的Research和Project的导师,或者分量很重的实习项目的领导最好能够给你写一封推荐信。
4)推荐信并不一定要体现多么高的语言水平,重要的是说明一个真实、可信的推荐即可。
5)通常学生要准备三到四封推荐信,并保证在撰写这些推荐信的时候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
6)推荐人应尽量以推荐学校或推荐公司抬头的信纸及信封来撰写和寄送信件(中文抬头的信纸及信封亦可),如果真的没有任何信纸及信封,可请推荐人在推荐函上盖上学校章或公司章以示证明。
6,简历
在研究生申请中,简历是一个可选的非必要材料。在其他地方没有提到的信息可以在此处补充。申请人可以提到自己学过的课程,做过的项目,工作经验,发表的作品,课外活动和其他的成就。不过,申请人不要依赖招生委员会把简历中的所有细节都读到。申请人想让委员会重视的信息早该在其他的材料中展示了。一般来说,如果某项材料在学校的在线申请表格中没有具体要求,那么这项信息也就没什么作用。简历就属于这一类。也许有些学校要求一定要提交简历,但是我也不建议申请人把重要信息只放在简历里,并指望着招生委员会看到。
关于申请者做过的项目或是发表的研究论文应该在个人陈述里提到,而和申请人一起做项目的推荐人也应该在推荐信中提到此事作为佐证。如果申请人在实习时有所成就,也应该要一封当时的直属负责人的推荐信。如果声请人在学术竞赛中获奖,也应该在个人陈述或推荐信里提到。总而言之,简历应该用来作为拾遗补缺的材料,要是把重要信息放在这里就很可能会被忽略。
其他决定性因素
假设一个申请人拥有高的GRE、托福以及学术成绩,个人陈述也写得很好,他是否一定会被像斯坦福或麻省理工这样的名校录取吗?也不一定。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推荐信在录取中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样。还是有一些其他的因素能起到决定性或至少有影响的作用。
7,本科就读学校
不同的学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总的来说,本科毕业学校还是占到一定权重的。当申请人的本科院校是一个他们已经听说过的,招生委员会更青睐。委员会的招生官一般都会对大多数美国大学的名声有了解,但对国外的大学了解较少。例如,它很可能会不认识除了印度理工的其他任何印度大学。研究生院通常研究生院一般会有一份世界各地优秀大学的名单。这对于招生委员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特别是当他们不熟悉国外大学的时候。然而,这一清单并不是详尽无遗的,因为这份名单很少经常更新,上面的内容也不算多。当然,招生委员会的成员们很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委员们本身也是了解这些信息的来源,有时候招生委员会也会通过浏览申请人学校的网页来了解这所学校。
可能对于极少数研究生院来说,本科院校的声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直接影响录取的决定。然而,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很少有哪个研究生院会把本科学校当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过如果当委员们很难做决定时,这一因素就会被考虑进来了。
8,研究能力
研究大概是这一部分里最重要和最具决定性的补充条件了。由于申请顶尖研究生院的申请者人普遍拥有优秀的背景(例如高GRE和GPA),因此光凭这些条件很难让他们拉开档次。这时申请人的研究能力就成了关键因素。研究能力可以在申请人做过的项目或是参加过的实习中体现(应该在个人陈述或是简历中提到),或是通过发表的论文来展示。研究能力在硕士申请中的作用不像在博士申请中那么重要。但研究能力完全可以让申请人从大批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在填写申请表时,学校一般会要求填写发表过的论文名单。申请人最后在个人陈述中也提到自己的论文和项目。同样的,对于实习项目,除了在简历中提到,最好也在个人陈述中体现。要是能拿到相关的推荐信就更好了。
如果有一篇论文,无论是在哪里发表都会有所帮助。不过一般学术会议和刊物都分为几档,能在高影响力的平台上发表是最好的。能有一份专业相关的论文显然能够证明自己的研究能力。实习和科研项目(尤其是毕业设计)如果是以研究为导向,而非操作性工作,也会有帮助。
如果这些论文和研究项目能和某位招生官的研究项目相关的话,显然会让他对你感兴趣。如果申请人的科研经历真的值得称道的话,某一位招生官可以直接影响委员会中其他招生官的决定。所以理想的候选人应该不止在学术上优秀(如高GPA,GRE),还要有研究潜力。即使其他方面较差,强大的科研背景也能有助于申请。
9,工作经验
这里提到的工作经历指的是在本科毕业之后的全职工作(不包括兼职工作或实习)。和某些美国学校的MBA项目要求不同,工作经验不是必要的申请条件。实际上,工作经历甚至不一定能为申请人提高录取的可能。因此,应届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是同样有资格申请的。
工作经验对录取的影响决定于申请人的职务,以及他的工作与申请专业的相关程度。假设一个人申请了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并希望研究人工智能相关内容,对申请最有利的情况应该是这个申请人在实验室或某公司研发部门研究过相关项目(这种情况下指人工智能方面内容,例如机器人,图像处理,语言处理,语音处理等)。
第二好的情况应该是申请人做过软件或硬件工程师,研究软件开发或硬件设计。这样的工作尽管并不是以研究为导向,但依然和计算机科学相关,能够让申请人有相关经验。不过,如果是在制药公司做销售的工作,对申请几乎就没什么帮助了。所以说,工作经历和申请专业的相关性决定了它是否能对申请起到帮助。
如果已经确定工作经历与项目是相关的,工作的公司不同也会产生不同影响。有名的公司显然影响更好(如微软,谷歌,苹果,甲骨文等)。如果有条件可以找公司经理,而不是学校老师来提供推荐信。这样本科学校较差或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可以弥补劣势。
10,综合评定
由于录取过程会被分成很多步骤,每一步都会与其他步骤相互影响。每个潜在的候选人(通过初次筛选后)都会有多个委员审查他的材料。每个人都会打出一个分值。不过参考因素没有一个确定的权重,委员会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分制(5分或10分),每个分数都对应一个对申请人的评价,每个人给出的分数都是基于他对申请人所有材料的判断。决定申请人命运的最终的分数会取每个人给出的分数的平均值。
由于很难在一开始就给申请人一个准确的分数,委员们经常会在他们浏览过所有的申请人之后再给每个人打分。
尽管他们认真的进行评估,但是由于委员个人判断方式的差异,还是有可能出现同一份申请受到截然相反的评价的情况。这样的分歧会由委员间的讨论和辩论来解决。在这样的讨论中,如果某位委员能够给出有力的理由,有些由于评分较低,即将被拒录的申请人也有可能被挽救。最终的选录过程就是这么的耗时和复杂。不过能够录取到优秀的学生对研究生院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委员们也不会对此有所抱怨。